百科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问答

问答

痛定思痛,失无所失的意思

2024-11-25 来源:互联网转载

“痛定思痛,失无所失”的意思是事后追思当时所遭的痛苦,而更加伤心,没有什么可再失去的了。痛:悲痛,痛苦。

出自唐·韩愈《与李翱书》:“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

译文:就像痛刚好了的人回想当初疼痛的时候。

拼音:tòng dìng sī tòng,shī wú suǒ shī。

近义词:痛不欲生、悲痛欲绝。

反义词:悠然自得。

成语结构:复杂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受挫折后的教训。

例句:他一时痛定思痛,神魂俱乱。

造句:

1、妻子过世虽久,但痛定思痛,每次摩挲遗物,他内心仍然好舍不得。

2、痛定思痛,大家坐在一起分析了这次比赛失败的原因。

成语故事:

在唐朝,韩愈要算是一个文名与官名同样显赫的人物了。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唐宋八大家”之一 。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刑部侍郎、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他文章出众,官居高位,受到后人赞颂也理所当然。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就曾经在《日知录》一文中,批评韩愈未显达时轻率写下的投知求见之文,并对韩愈的人格也提出了质疑。

顾炎武所指,确有其事。韩愈曾经在《与凤翔刑尚书书》中竭力自荐,并提出“布衣之士”与“王公大人”须互补的观点,这就是韩愈遭人诟病的缘由。其实,韩愈自有难言的苦衷。他年少时家道衰落,一家三十余口都盼着他能够取得一官半职,以维持生计。但事与愿违,他屡试不第,内心怎能不焦虑?向达官贵人投知求见实在是他最后一线希望了,可这并不是他内心所愿。韩愈曾经写信给自己的好朋友李翱表明自己的心迹,他说:“你还不了解我的话,当世就没有人能够明白我了。我当年在京城时穷困潦倒,每日奔走于达官显贵之家,求他们的帮助,当时还不觉得难过,如今悲痛的心情平复了,再回过头来想那时所受的痛苦,简直不知道应当如何看待自己啊。”

这番话语调沉痛无奈,让人不忍再对他多做苛责。韩愈显达后对晚辈奖掖提携不遗余力,大概跟他年轻时遭受的切肤之痛有密切关联。

成语寓意:

痛定思痛,其痛更剧。人们不能因为韩愈未显达时轻率写下的投知求见文就否定他,否定他所取得的成就。在有严格门第等级制度的古代,寒门子弟若没有人举荐,想出头比登天还难,所以韩愈写求见文是迫不得已。正所谓“布衣之士身居穷约,不借势于王公大人则无以成其志;王公大人功业显著,不借誉于布衣之士则无以广其名”。我们不是还赞赏自荐的毛遂吗?又何必诟病韩昌黎呢?很多时候,痛苦总是难以避免的。痛苦过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可能都会时时记起这段经历。这令人们难过,但同时也给人们以警醒:积极地生活,不能再让这种痛苦在将来发生了。

TAG:失无所失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跑跑卡丁车金牌网吧节点(跑跑卡丁车加速器金牌网吧奖励)
下一篇:新版还珠格格所有歌曲(新版还珠格格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