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揭秘伊春空难事件经过,伊春空难原因曝光
虽说如今的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人们去旅游的话经常会选择陈坐飞机、高铁这种快捷的方式。但是近年来飞机失事的事件也在发生着,像马航MH370失联事件就是这样,乘坐飞机也会有一定的风险。还有就是2010年发生的伊春空难事件,下面为你来揭秘伊春空难的原因。
1、伊春空难事件经过伊春空难视频
2010年8月24日21时38分,河南航空公司经哈尔滨飞往伊春的VD8387航班客机,在伊春林都机场跑道外降落时断裂,随后燃烧并出现小型爆炸。飞机上96人(其中儿童5人,机组人员5人)中,44人遇难,52人受伤,经济损失3亿余元。当时40岁的机长齐全军受伤。齐全军原是深圳航空公司的机长,后来加入鲲鹏航空。2007年开航的鲲鹏航空是一家支线航空公司,后更名为河南航空公司,深圳航空是其大股东。
8月24日21时,黑龙江伊春机场上空的天气情况:地面风1米/秒,能见度8公里,温度13摄氏度,修正海压1014百帕。21时08分的天气实况:能见度2.8公里,轻雾,温度13摄氏度,修正海压1014百帕。此时,从哈尔滨起飞的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一架B-3130(EMB-190)飞机正在飞往伊春的途中。21时20分飞机由哈尔滨区域管制中心移交给伊春塔台管制室。伊春塔台管制员与机组确认预计落地时间是21时40分。21时38分管制员向飞机发出落地许可,机组复述正确,但时间到了21时40分管制员仍未接到机组落地的消息,随后飞机与塔台失去联系。
21时40分左右该架飞机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坠毁,飞机上96人,42人遇难,54人受伤。和国务院调查组关心的问题一样,公众迫切希望知道这场打破了民航系统保持2102万小时安全纪录的空难是天灾还是人祸,《大清经营报》记者在跟踪调查中遗憾的发现:这基本是一场由低级错误引发的悲剧。
2、伊春空难原因曝光一、不见起始灯就开始降落
8月26日,民航系统内部紧急召开了全行业航空安全紧急电视电话会议,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副局长夏兴华、王昌顺等多位高层与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航系统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会上,民航总局多位领导认为,这次事故初步暴露出来的直接原因是机长技术不过硬,但具体的飞行操作、人机处置等都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就目前已经反映出来的情况看,这次事故是不应该发生的。
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在会上透露,从事故现场来看,可以初步排除空防方面、人为的爆炸、破坏等原因。从目前查排记录来看,飞机在空中飞行状态,机务状态没有太大异常,而从坠毁的地点来看,初步可以说是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李家祥在会上表示,这架飞机坠毁的地点是在跑道东头的1200米左右,根据飞机失事的地点顺延它的航迹来看,在坠毁的前方1000多米处飞机就开始擦树梢,飞行的高度是偏低的,那么距离跑道1200米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落地了,这时离跑道前方起始灯和跑道边灯都还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失事飞机在夜航落地时前方还没有通过起始灯,也没有进入机场的边灯范围。
夜航落地最起码要看到起始灯,否则就落到机场外面去了,机场前面有几排灯,非常的明亮非常的耀眼,都没看到起始灯就开始落地显然违规。跑道两侧也有边灯,这就是告诉机组,要落在机场的中心,不能出了这个范围。李家祥称,出事飞机还没有到达起始灯也没有到边灯,就开始落地了。从当时落地的速度看,大约在220公里/小时的速度,粗略计算,大约再有22秒飞机就进入跑道了。也就是说,飞行员在落地的时候,起码的标准、起码的规章、起码的判断都没有做到。
二、最后关头遭遇信息盲区伊春林都机场位于小兴安岭林中,地处山谷交汇漫滩处。伊春的森林覆被率达82%,三面环山的林都机场进入夏末秋初之时,晨间傍晚湿度大、多雾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气候特征。在专业航空界人士看来这都属于净空条件不好。事发当晚9时许,伊春市相对湿度为98%,湿度如此之高的森林城市,夜间出现大雾并不罕见。就在事发后第二天凌晨5时,在坠毁现场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还处于一片大雾中,能见度甚至不足200米,而EMB190飞机允许降落的能见度是300米。
根据本报记者手中掌握的一份民航系统资料分析,当晚21时,黑龙江伊春机场能见度8公里,21时08分,能见度2.8公里,轻雾,但到了22时,能见度实况1公里,从21时08分到22时,气象条件急剧变化。
一位资深飞行员向记者表示,8公里和2.8公里的能见度都属于飞行气象里的没有重要的天气现象,没有诸如雷电大风等特殊气象状况飞机是可以降落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在气候急剧变化期间,飞行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对策,而从目前记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在飞机出事的从2.8公里的能见度到1公里的能见度变化期间,飞行员似乎并没有对地面塔台的监控和传递信息作出有效的反应。
民航8月26日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还透露,从伊春空难现场勘察的情况看,当时气象条件已经不符合飞行降落标准了。24日21点后,伊春机场天气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到21点13分伊春机场发布天气预报已经不符合降落标准,当时天气能见度低于EMB190飞机允许降落能见度的300米,飞机已经不适合降落,而且预报有轻雾。
这些细节为何没有及时传递给飞行员?为何没有及时传递到飞机上?李家祥在会上这样责问。多位飞行员向记者表示,这里边存在一个机场塔台管理的问题。如果这些信息传到飞机上,飞行员就会明白当时机场是否具备降落条件,进而就会进一步采取措施。
即使这个信息没有传给飞行员,但飞行员看不清跑道仍然降落,这就是违章。这次河南航空公司从初步掌握的情况来看,飞行、机务和签派都出现薄弱环节。李家祥在会上表示。
三、伊春机场是否适合夜航公众很少知道,民航系统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未曾向外界公布的严重飞行事故症候,可以说都是违章违规作业所致。
根据记者获取的一份民航系统内部资料显示,从2007年南航的6 18郑州机场挂树梢事件,到2008年厦航4 30在大连机场飞行冲突的事件,再到2009年深航3 16黄山机场跑道外滑跑复飞事件,都是严重违章操作造成的。今年1~7月份民航系统全行业共发生事故症候103起,其中人为事故症候占到17起,多是违章违规作业所致。而包括这次伊春空难,据8月26日民航系统召开的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民航有关领导初步分析该起事故也可能存在违章的现象。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民航中南局曾经向河南航空下发飞伊春的机场要对机长进行带飞,因为失事飞机机长齐全军是第一次飞伊春,没人带飞,这严重违反了中南局对其提出的监管要求,现在初步查到中南局对河南航空下发过这个文件,有文字记录。
实际上,发生空难的VD8387航班是河南航空公司在今年8月10日才开通的,也是第七次由哈尔滨飞伊春。黑龙江省目前拥有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漠河、伊春、大庆、鸡西共9个机场。河南航空在黑龙江省内只有一架飞机,在开通伊春航班后,每天要飞10个航班。在不晚点的情况下,要从早8点一直飞到晚上11点才能回到哈尔滨机场。而在开通伊春航班前,飞机在20点10分降落后,就可以做检查、保养、维修了。失事当天,VD8387也是机长齐全军执飞的第5个航班,也是第一次飞伊春。
据深航一位飞行员透露,南航曾于去年8月27日发布过一份《关于伊春林都机场运行安全措施》通告,其中有机场地处山谷交会漫滩处、9月1日以后伊春机场原则上不飞夜航等内容。据了解,伊春林都机场是黑龙江开通的第七个机场,飞行区技术等级为4C级,可起降A320系列、B737系列以下机型。伊春林都机场属新建机场,机场地处山谷交会漫滩处。因此夜航条件比较复杂。南航黑龙江分公司运行安全技术部2009年8月27日印发的关于伊春林都机场运行安全措施文件就明确指出,9月1日以后伊春机场原则上不飞夜航。
3、首位机长被追究刑责2010年8月24日,河南航空哈尔滨至伊春VD8387客运航班在伊春坠毁,机上44人死亡、52人受伤。根据检方指控,时任机长齐全军违反航空公司关于飞行操作的规章制度,对空难负有直接责任,应当以重大飞行事故罪追究齐全军的刑事责任,建议判处46年有期徒刑。
法院一审认为,齐全军作为当班机长,违反航空运输管理的有关规定,违规操纵飞机实施进近并着陆,致使飞机坠毁,造成机上44人死亡、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3亿余元。2014年12月,伊春区法院一审以重大飞行事故罪判处齐全军有期徒刑3年。宣判后齐全军提出了上诉。
齐全军的辩护人张起淮律师表示,造成空难有多种因素:如当时气象条件不好;齐全军没有返航,与领导的要求有直接关系,因为飞机上有要客,返航对商业信誉有影响。同时机场建设时存在很多问题却迅速地验收合格;空难发生时,两名飞行管制员有一人不在岗等。昨天上午,伊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齐全军上诉,维持原判。齐全军成为我国首个被追刑责的飞行员。
世界上有许多被遗忘的岛屿,这些岛屿荒芜人烟,许多渔民因暴风天气而被迫逃到这些神秘岛,最后传出了一个又一个传说,最为真实的一个神秘岛是太平洋的哭岛,因为你不用到岛上去就能够感受到它的诡异,这座岛的四周环绕着恐怖的哭声,据传说这座岛可能是活的。
太平洋哭岛,被恐怖哭声环绕的岛屿哭岛,在太平洋中,有一个方圆不过几公里的荒漠小岛,无论白天黑夜,都会发出哭哭啼啼的声音,所以传说这座岛可能是有生命的,因为被恶魔诅咒而感到痛苦,所以哭号不停。
哭岛会发出哭哭啼啼的声音,过往船只途经此地,无不感到奇怪、恐慌,甚至伤心落泪。那声音有时像众人嚎啕,有时像鸟兽悲鸣,好不凄凉,好似从痛苦中挣扎的叫声。所以就算有人误入了哭岛的范围也不会登岸去看看情况。
经过探究发现,形成这种声音的主要原因是风向流动经过地域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各种怪异的声音的出现。虽然经过解释,但是哭岛仍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而且无人敢去。
与之相同的地点还有许多,有许多认为特殊原因而被人类遗弃的荒芜景点,还有被严禁谈论和入内的恐怖禁地,有兴趣的朋友可不要错过
TAG:伊春空难真正原因